咨询热线: 13601530911
产品列表
  张锡平作品
  吴顺芳作品
联系我们

德福陶缘
地  址:宜兴市丁蜀镇陶机新村132号102室
邮 编:214221
手 机:13601530911
联系人:张锡平
网 址:www.yxdfty.cn
信  箱:772674711@qq.com
Q Q:772674711
徽信号:13601530911

  德福动态
经典款就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
已阅:6781  2015-12-21
 
在紫砂壶制作历史上,明末清初的时大彬是绕不开的制壶大家,其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将紫砂器型改大为小、改俗为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使紫砂壶能进入文人生活,成为文房清玩,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其中,大彬提梁也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器。
  相比而言,陈鸿寿(号曼生)又将紫砂的意蕴提升了一个层次。陈鸿寿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嘉庆二十一年,陈鸿寿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时,结识了杨彭年,并对其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文人学士与陶人开始合作制壶。在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之前,紫砂壶造型大都承袭前代造型,陈陈相因。因陈鸿寿酷爱紫砂,在公余之暇,创制紫砂新样,不仅设计出多款造型简洁、面目一新的壶型,陈鸿寿还亲自捉刀,在壶上刻出雄奇古雅的书体和契合茶壶本身意境的题句,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在此之后,“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文人壶风大盛,紫砂创作进入另一番境界,在紫砂历史上,也出现了流传至今,被视为经典的“曼生十八式”,造型有的取自然现象,有的出自于植物的形态,也有取实用器物的、取仿古器的,取几何形的,为茗壶造型史上的一次创新。文人和壶艺人联合在一起,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陶瓷研究专家王建中曾表示,紫砂中的经典款就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在使用过程能让饮茶者感到愉悦。而紫砂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个性与艺术风格才是成就其经典最重要的原因,例如,时大彬紫砂壶的朴厚简练,陈鸣远紫砂壶的精巧绝伦,陈鸿寿创制的壶高雅脱俗,而邵大亨壶则大气磅礴。
  紫砂陶器形诞生后,在不同时代艺人手上,又出现不同的风格,不仅体现出经典的形式,又有新颖、合乎时代审美变化的美感,这些传承至今的经典造型,已成为“跌不破的形款”。虽然历经几百年历史演变,仍然保持着造型魅力,深受紫砂艺术和使用者喜爱,成为延续不断的经典。
 
上一信息为空了!
下一信息:紫砂泥料的备制对壶外观和内在的影响
 
关闭本窗口
 
 

Copying(C)2016-2017 德福陶缘,张锡平,吴顺芳紫砂艺术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宜兴市丁蜀镇陶机新村132号102室  手机:13601530911  联系人:张锡平网 QQ:772674711  徽信号:13601530911
备案号:苏ICP备11000290号

 

友情链接: